初中化学精品资源下载基地

帮助中心
正在加载数据...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教学参考> 考试大纲> 课程标准 > 内容详情

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实验报告

作者:czhxzx  人气: 次  时间:2011年12月06日  星级:

作为国家首批课程改革实验区,大连市开发区自2001年秋季承担了初中化学课程改革实验任务,执行《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(实验稿)》(以下简称《课程标准》),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实验教材(以下简称“新教材”)进行实验。
    一、新教材与《课程标准》的适应性

    1.新教材较好地体现了《课程标准》的思想,符合新课程的理念。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;重视科学、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;引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;有利于评价的诊断、激励与发展功能。

    2.新教材比较完整地反映和体现了《课程标准》的各项要求。从基本理念出发,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,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;注意内容的启蒙性和基础性,选取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备的化学知识、技能和方法;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,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,融合学科知识;为学生提供大量活动与探究的过程,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,获得科学的方法,提高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;通过具体的事例,使学生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,认识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重大作用。

    3.新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排符合《课程标准》的规定,覆盖《课程标准》规定的内容,新教材设置的内容科学。准确,没有违背事实和真理的现象。选取了大量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素材,如“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”“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”“金属硬度的比较”“碱对鸡爪的腐蚀”“纳米材料”“C60分子”“海底可燃冰”“形状记忆合金”“导电塑料”等内容。新教材既注重内容的先进性,又具有鲜活的生活气息,具有很强的可读性,能调动起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兴趣。同时新教材具有较强的层次性,在面向全体学生,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,降低不必要知识难度的基础上,增加了研究型、开放型、实践型的题目,为每个学生尽可能提供主动学习、发挥自身特点的机会。在编排上注意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,体现科学方法的具体运用,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,化学概念和观点注意直观性、关联性和发展性。

    二、新教材与教师、学生的适应性

    1.新教材突破了以“学科为中心”的传统体系,采用“学科与社会”相融合的方式,吸收了学科中心和社会中心体系结构的优点,既注意学科知识的系统性,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,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,既注意对生活、环境现象的观察和经验,使学生产生对自然、社会的亲近感,拉近学生生活与学科之间的距离,又着眼于学生对科学概念、观点的理解,形成学生最基本的化学视角。同时也促使教师在教学组织和处理上发生转变,从近几年一直强调的学科知识要联系学生生活、联系社会实际,过渡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,逐步融合学科知识,在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新的经验。改变了以往过于注重书本知识,过于注重知识传授,过于强调接受学习、死记硬背,机械训练的现象。

    2.新教材将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结合起来,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内容,为教师提示了教学的过程,同时精心设计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。教材中有与学生对话的阅读部分,有引导学生活动的“实验”“活动与探究”“讨论”“调查与研究”等部分,有提纲挚领的“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”的归纳部分。多种形式的活动,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,提供了比较合理和完整的学习过程。

    3.新教材突出了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。实验内容不单独另立,而是穿插在基本理论、基本概念、元素化合物、化学计算等内容之中,方便学生的学习活动,有利于教学设计,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统一和完整。模糊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界限,提倡学生多做实验。实验的呈现方式多样化,增设了“家庭小实验”和“习题实验”。鼓励学生设计实验,降低操作规范要求,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。

    4.新教材注重科学探究,精心设计了“活动与探究”部分,上下册共设置32个“活动与探究”,主要是以实验承载。所涉及的内容广泛,既注重内容的科学性,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,又注重探究的价值,提高学习的有效性。同时探究内容尽量符合学生的心理,激发学生的兴趣。如“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”“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”“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制指示剂”等,都颇具新意,深受学生的欢迎,学生也从这些活动中体验到化学的魅力。

    5.新教材设计灵活、有弹性,为教师教、学生学留有足够的空间。如新教材采用“单元、课题式”,淡化章节的学科系统性,便于教师调整、处理教材,发挥教师的能力和个性。新教材中设置的“资料”“化学·技术·社会”“拓展性课题”等内容,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兴趣发展、知识发展的条件。新教材在实验、讨论、小结、拓展性课题等部分恰当地留有一定量空白由学生完成,使学生不但要学习教材内容,还要通过学习活动补充教材内容,调动学生积极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,起到教材与学生交互的作用,其中不少地方蕴涵着对学生学习方法、科学方法的良好影响。

    通过使用新教材,教师和学生都有较大的变化。从教师方面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:(1)在教育观念上,教师能更多地关注学生,从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,给学生更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,放开学生的视野和思维,鼓励学生发现问题、探究问题,不再是以往的“短期效应”。(2)在教学行为上,教师在重视“知识与技能”的基础上,加强了对学生“过程和方法”“清感态度与价值观”培养的重视,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,注意对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,在学生学习活动中,给学生判断、决策的机会,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,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,不再是以往的“知识本位”。(3)在自我意识上,增强自我提高、自我发展的紧迫感,主动调整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,增强教学研究的主动性,不再是以往的“一劳永逸”。从学生方面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:(1)学习兴趣有所提高。以前学生刚学习化学时,由于固有的好奇心,学习兴趣很高,但随着化学知识的增加和知识难点对学生的“分化”,学生的兴趣逐渐降低。通过使用新教材,这种情况有所改善,在今年的中考中,全区及格率比去年有所提高。(2)学习方式有所改变。以前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课、看书、做题的循环往复,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成分很少。目前学习方式正在向探究学习、合作学习、自主学习的多样化方向发展。仅以作业为例:已不单单是做题,而是家庭小实验、小制作、小论文,学习体会等多种形式。(3)获取知识的途径有所变化。教师已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途径,参观考察、社会调研、学生之间交流、资料网络查询等已逐渐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。

    三、新教材与地区、学校的适应性

    新教材在内容选材、实验器材、活动方式设计、社区资源利用等方面,充分考虑了不同地区、不同学校的情况,具有比较好的普遍适应性,是通过努力都可以达到或解决的。开发区既有城市初中,也有农村初中,没有因为所处的地域不同、社区不同,而造成教学过程和学生活动等方面的不同。

    四、新教材呈现方式分析

    1.新教材在呈现方式上灵活多样、科学合理,令人耳目一新。本着“学科与社会”相融合的设计思路,使知识顺序、活动编排相互匹配、相互补充。

    2.新教材文字规范、准确,计量单位采用规定的名称和符号,化学名词、术语均符合国家标准;文字表达简练、流畅,增强了对话功能,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。设计制作精美,图表规范、科学、清晰、多样。突出重点,与教材内容配合紧密;感官效应强烈,内涵寓意深刻,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容;趣味性强,有吸引力,发挥出图表的独特教学功能。例如,“外国人不认识中文元素名称”“钠与氯气反应形成氯化钠”“化学方程式配平”等,版面设计突出核心内容,层次感强,有助于学生课堂学习、记忆;色彩搭配合理,符合“用眼卫生”。

    3.新教材中的活动安排及建议具有针对性,注重将“三维目标”融合在同一过程之中;案例具有典型性,例如,探究活动(或实验)报告、质量守恒定律的活动与探究、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[例题1]等,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范例。

    总之,实践证明,人教版新教材具有比较好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,对于能力一般的教师按照实验教材的内容和设计思路进行教学,可以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,对于能力强的教师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,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能力,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。较好地体现了教材改革和教学改革的连续性。

    五、新教材有待改进的方面

    1.部分语言的学术味道还是浓了一点。例如:实验教材第一单元的课题1“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”,给人一种学术报告的感觉,通俗化、生活化不够;在绿色化学中提到的“提高原子的利用率”,在有机合成材料中提到的“细菌分解”等,都是专业性很强的概念,理解起来有困难。

    2.有些实验在操作上要求较高,不易完成。例如,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的实验,加热5%的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木条复燃的实验,粉尘爆炸实验,等等。

    3.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,学科特点突出得不明显,缺乏具体学科知识承载,常识性知识不容易激起学生兴趣,可不单独设置,宜采用分散融合的方式


 

用户评论

(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,与本站立场无关)

网友评论共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