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中化学精品资源下载基地

帮助中心
正在加载数据...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教学参考> 教学研究> 课题研究 > 内容详情

新课程下问题情境式教学模式研究

作者:佚名  人气: 次  时间:2017年07月19日  星级:

一、问题的提出

  学习是师生交流互动的活动,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,学生被动接受和机械练习为辅,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,个性和特长难以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。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,它要求学生由原来的“接受式学习”转变为“探究式学习”,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。而探究式总是围绕具体的问题展开的,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,能够发现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。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备受教师的关注。

  二、问题情境创设的依据

  学习是一个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技能的综合性过程,因此只有学习亲自参与对知识的认识和探索过程,才能进一步形成技能。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程度直接影响这学习效果,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,就是将化学知识与学生实际感受有机的结合,呈献给学生一个看得见、摸得着的教学背景,它可以是现实生产、生活材料,也可以是本学科的问题,还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等。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,而且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了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,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。

  三、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

  1.源于生活,化学问题俯首可得

  化学源于生产生活,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,让学生体验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,感受化学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,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,激发改造自然和探索科学奥秘的情感,培养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
  [案例1]“铁和铁的化合物”问题情境的设计

  教师: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,削皮后的苹果颜色有什么变化,谁能知道其中的奥秘呢?

  生:描述生活中感受

  教师:红褐色你想到了什么物质?发生变化有说明了什么呢?

  生:Fe3+溶液为黄色,是不是含有Fe3+呢?

  生:刚开始没有,一段时间后变化说明Fe3+是由Fe2+生成的

  ……

  案例评析:为学生提供生活中可以感知的学习情境。由此为话题有的说也敢说,思维逐渐活跃,在教师的引导下,把生活中的现象与所学化学知识联系来分析认识新的知识.

  2.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情境。

  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去研究新知识,是探究学习的重要策略之一。在教学中,要创设情境,让学生在未知与已知之间找到某种相似,建立关联,由此类比迁移得出新问题,从而确定探究方向。

  同时,在学生提出问题后,还要启发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,从中选出适合自已研究的问题,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地集中到探究要解决的问题上。

  例如学生比较爱听故事,将知识溶入趣味性的故事之中,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。采用这种方式,学生的情感最投入,积极性也容易被调动起来。

  [案例2]“氯气的性质”问题情境的设计

  教师: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,协约国与同盟国在比利时伊普尔展开激战,1915年4月22日,前线战场突然一片寂静,德国突然停止了大炮的轰击,法国的士兵得以从阴暗的战壕中走了出来,打算吸几口新鲜空气,舒展一下疲惫的身驱。走出来的人中忽然发现德军阵地那边升起一团团黄绿色的烟雾,这一人来高的云团循着傍晚的微风向协约国的法国阵地徐徐吹来,谁也不知是怎么回事。当氯气毒气烟雾像潮水一样源源不断飘来时,大群大群的士兵很快被熏得东倒西歪,眼睛睁不开、鼻子被呛得喘不过气来,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烫了似的。许多士兵满地打滚,另一些人则闭着眼睛狂叫乱跑。一名军官难受得抓烂了自己的脖子。士兵找不到上司,军官们找不到部下,卫生兵自顾不暇。几分钟之内,长达几公里的阵地笼罩了一片恐怖。协约国全线溃退,1万多人中毒,德国人乘胜前进了几公里。这就是震惊世界的第一次毒气战。

  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也了解了化学物质的一些性质,如何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?如何更好的应用化学物质呢?顺着学生这样的疑问带着学生进入化学的学习。

  3.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

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,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模拟或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,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。中学生对化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。基于这一特点,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运用化学实验来创设教学情境。教学实践表明,通过学生亲自进行的化学实验所创设的教学情境,其教学效果要比单纯的教师讲授要有效得多。

  [案例3]钠与水的反应教学情境的设计

  [实验组织]

  设问:1.钠全在水面上逐渐变小?

  2.钠会熔成闪亮的小球?

  3.么溶液最后全变成红色?

 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只要稍加点拔,就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,为学生深刻理解本节知识创造了条件。另一方面,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深入细致的观察,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,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思维加工,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。经常进行这种思维训练,可以显著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。

  四问题情境创设应注意的问题

  “学起于思,思源于疑”。学生探究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,一个好的问题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。因此,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适合学生探索、发现并构建新知识的问题情境,以唤醒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和智慧,促进学生主动学习、积极探究,.

  1.问题情境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,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形成。既要让学生通过思考能够体验成功,又要具有一定的目标取向,如一些能形成认知冲突、引起争论,能化抽象为形象、化难为易,能将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问题等,去引导学生思维和探究。

  2.问题情境的设计要有层次。如果问题太简单,没有“嚼头”,学生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;相反,问题若太难,学生的思维无法层层递进,即使充满解决问题的信心,但最后仍将被迫放弃,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。所以,问题的梯度和难度要适中,在学生的“最近发展区”,能让学生“力所能及”地加以解决,以利于知识的再现和正迁移。

  3.问题情境的设计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。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根本,问题的设计要重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,从不同途径、用不同方法去探索;或启发学生打破常规,运用新思路、新方法去分析解决;或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,诱导学生对事物表象的分析以认识其实质,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向上,具有民主气氛的氛围。这样学生才敢问,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,从不敢问到大胆问,从简单的问题到有一定质量的问题,在问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。我们要让问题走进学生的头脑,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、有针对性的提问训练,这样就会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,也就会训练学生的思维。对于教师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,从不同角度,不同方式,也可以穿插其它学科的知识设计。如,“如何用精盐和水为反应物,在家庭条件下设计一个实验方案,制取家用消毒液?”“含有10个电子的粒子有哪些?”“用Cu为源料来制取CuO的方案有哪些,最好的是哪个?”等等。开放性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索性,引发性,有抛砖引玉的功能,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。

  4.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,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“探究的问题不仅仅来源于书本,也来源于学生接触的社会生活实践”。许多司空见惯的生活与生产实际,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,但学生往往不善于加以联系。教师要多挖掘一些与生产、生活实际乃至科技前沿相关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,“使学生在特定背景中进行建构认知活动”,学用结合,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,强化科学、技术、社会的教育,促进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
  5.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重在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和指导科学探究方法,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、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。创设问题情境,一方面,要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、提出问题、分析与解决问题入手,着眼于探究学习方法的启迪与指导,使学生会学习、会探究,发展终身学习能力;另一方面,要营造宽松的氛围,让学生提出不同见解甚至是错误见解,使学生敢质疑、善质疑,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、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。

用户评论

(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,与本站立场无关)

网友评论共 0